沉浸式的扇面诗意漫游——读尹才干图像诗《潇洒桐庐扇》(《旅游文学》)股票配资入门平台
《潇洒桐庐扇》是当代诗人尹才干图像诗的代表作之一,被选作《旅游文学》教例,以视觉与文学的双重韵律构建出一幅意蕴深厚的桐庐山水人文画卷。此诗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境的审美追求,更通过现代图像诗的形态创新,实现了空间叙事与诗意表达的融合。
尹才干图像诗《潇洒桐庐扇》
一、视觉构型与诗意流转的互文
诗歌以环形文字排列构成扇面形态,形成“文字漩涡”的视觉效果,暗合“扇”之圆形制与桐庐山水回环萦绕的地理特征。文字从“黄公望绘画”启程,沿弧线蜿蜒流动,经“彩虹”“点亮”“富春山水”;再由“严子陵钓台”出发,经“钓一串星星”等意象,到“潜入烟梦”收束,形成首尾相衔的意蕴循环。这种构图既模拟了扇面展开的物理形态,又隐喻了桐庐历史文脉的绵延不息,使阅读过程成为一场沉浸式的诗意漫游。
二、文化符号的凝练与重构
展开剩余60%诗人精选桐庐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: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的艺术瑰宝与严子陵钓台的隐逸精神,通过“绘画”与“钓境”的并置,构建出双重视角——既是艺术家笔下渲染的山水,又是隐者眼中澄明的境界。“彩虹”与“星星”的意象群则注入现代诗意想象,将古典山水与星空烟梦交织,形成时空叠影,暗示桐庐既是历史沉淀的人文圣地,亦是当下鲜活的生命场域。
三、文字游戏的韵律美学
环形排版打破了线性阅读的惯性,迫使读者在旋转追寻中捕捉诗意碎片。“富春的山水”被拆解重组,“钓”“雨”“梦”等单字如珍珠散落,需通过视觉联想重新串联。这种设计既模仿了中国扇面书画的题跋趣味,又赋予诗歌装置艺术般的互动性。文字间距与弧度的控制形成呼吸般的节奏,与富春江水的起伏、星光的闪烁形成通感,实现“诗形即画意”的美学实践。
四、色彩哲学的意境烘托
蓝黄渐变背景堪称神来之笔:蓝色既喻富春江水之澄碧,亦暗合黄公望青绿山水的色调;黄色既呼应扇面古纸的斑驳,又隐喻桐庐秋日的暖意。色彩过渡如晨曦浸染江面,赋予静态文字以动态的光影变化,与诗中“彩虹”“星星”形成色彩呼应,使整首诗成为一座用色彩与文字共建的审美穹顶。
尹才干此作超越了传统山水诗的抒情范式,通过图像诗的空间设计让语言获得三维张力。它不仅是写给桐庐的视觉情书,更探索了汉字作为表意符号在造型艺术中的可能性——当文字挣脱横竖排列的束缚,在环形轨迹中舞蹈时,诗歌便同时成为可读的文学与可观的风景,完美印证了苏轼“诗画本一律”的古典理想在现代语境下的新生。(元宝)
尹才干简介
尹才干(1962— ),四川武胜人。以创立“文趣学”、“十六行诗”、开拓“图像诗”著称,被誉为“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”。
代表作《两重天》被评价为“中国当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微型杰作”股票配资入门平台,与北岛《回答》、顾城《一代人》共同构成“1970年代精神史的三棱镜”。开创的图像诗学“展示了汉字诗歌对世界文学的贡献”。
发布于:四川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